优化预算管理:提升财政治理效能的关键
元描述: 本文深入探讨了健全预算制度的六大举措,包括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强化宏观指导、统一预算分配权、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以及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旨在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治理效能。
引言:
预算管理是国家经济运行的“指挥棒”,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预算制度,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为此,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人民日报》发文指出,要健全预算制度,围绕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聚焦落实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等要求,补齐体制机制短板,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持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治理效能。
一、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
预算管理的核心是资源配置,而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关键。这就好比打仗,需要集中兵力,才能取得胜利。具体而言,要将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增强预算对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保障能力。同时,要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
二、强化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
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就好比“规划蓝图”,需要科学、合理,才能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要将党中央战略意图体现到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健全支出标准体系,建立完善动态调整机制,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僵化格局,防止预算管理变成一种“例行公事”。此外,还要加强财政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确保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三、统一预算分配权,提高预算管理统一性、规范性
预算分配权是预算管理的“指挥权”,要统一分配权,才能避免“各自为政”、资源浪费。具体而言,要防止和克服“钱等项目”的现象,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推进预算安排与存量资金的有机结合,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和支出结构调整力度,规范各领域、部门和单位预算支出管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预算收支规模。
四、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管理的“评价体系”,要通过绩效管理,才能有效提升预算管理效率。具体而言,要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强化事前功能评估,避免“投入多、产出少”的现象。完善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强化评价结果运用,让绩效评价成为“指挥棒”,引导预算支出更加科学合理。
五、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提高预算公开工作质量
预算公开是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公开透明才能防止腐败,提高预算管理的公信力。具体而言,要完善预算公开制度,提高预算公开工作质量,让公众了解政府的“钱袋子”如何使用,增强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六、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强化数据分析应用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预算管理的“账本”,需要规范、准确,才能反映政府的真实财务状况。具体而言,要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强化数据分析应用,提高政府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预算管理的未来方向:
未来,预算管理将更加注重科技赋能,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预算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同时,要加强与其他政策的协同联动,形成合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1. 什么是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指政府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价的管理活动,是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为什么需要健全预算制度?
健全预算制度可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3. 如何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
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需要将所有收入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
4. 什么是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一种从零开始编制预算的方法,避免了“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僵化格局。
5. 如何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需要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强化评价结果运用。
6. 如何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
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需要提高预算公开工作质量,加大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
结论:
健全预算制度,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治理效能,是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强化宏观指导,统一预算分配权,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推动预算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