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营商环境的“肇庆密码”

吸引读者段落: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经济舞台上,一个城市如何脱颖而出,成为投资热土和企业乐园?答案或许就藏在地方政府的“营商密码”里。肇庆,这座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的城市,近年来以其亮眼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目光,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连续五年位居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前列,连续两年制造业招商引资超千亿元,这些耀眼成绩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诀?是政策的精准滴灌?是服务的贴心周到?还是法治的坚强保障?让我们一起走进肇庆,揭开这层神秘面纱,探寻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肇庆密码”,感受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脉搏,以及其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的宝贵经验。 从宁德时代华南地区最大的储能电池基地项目14个月的惊人建设速度,到“全肇办”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再到2024年全市经营主体突破40万户,肇庆的成功绝非偶然,它体现了地方政府对营商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努力,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这篇文章将深入分析肇庆的营商环境建设策略,解读其成功背后的关键因素,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为渴望了解中国营商环境现状及未来趋势的读者提供珍贵的参考。相信你将在此文中找到答案,并对肇庆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留下深刻印象。 探索肇庆的“营商密码”,或许能为您的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迪!

肇庆营商环境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肇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许晓雄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将营商环境比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这并非一句空话,肇庆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为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肇庆市政府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打造公平“标尺”、提升法治“温度”、把准政策“刻度”和把稳亲清“天平”。

一、公平“标尺”:公平竞争,消除隐形壁垒

肇庆市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国资、民资、外资实行“三单同管理”,确保所有市场主体享有同等的竞争机会。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他们还深入开展“限制竞争条款多”等专项整治行动,2024年审查增量文件469份,清理隐性壁垒文件22份,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歧视和限制。 同时,建立跨部门联合审查机制,确保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这就好比修建一条高速公路,不仅要路面平坦,还要路标清晰,让企业少走弯路,快速到达目的地。 他们甚至将奖补政策主动推送给3600多个平台企业注册用户,基本覆盖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为企业和人才挖掘政策资金近10亿元,这真可谓是“送钱上门”啊!

二、法治“温度”:依法监管,为企业减负松绑

肇庆市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特别注重法治保障。 他们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观察期”、免处罚免强制、涉企“综合查一次”等制度和“非现场执法”监管新模式,让企业感受到法治的温度,而不是冰冷的压力。 生态环境部门实施公开道歉承诺从轻处罚案件43宗,这体现了执法的柔性和人情味。 市县两级均制定涉企“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2024年全市对187家企业开展“综合查一次”,相关检查频次下降72%。 这不仅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三、政策“刻度”:精准施策,助力产业升级

肇庆市并非盲目地撒胡椒面式地发放政策,而是精准施策,聚焦主导产业发展,通过链式升级与数字转型重塑产业生态,以首台套等专项政策扶持,助力企业突破技术壁垒。 例如,广东创智智能公司的轨道交通涂装设备获奖励资金助力,提升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生产效率,推动装备从“国产替代”迈向“国际领先”。 更重要的是,他们运用大数据构建“企业画像-政策匹配-效果评估”闭环,实现国家、省、市及园区政策一站汇、极速配、精准算、便捷办。 这就像一个精准的“手术刀”,将政策精准地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力。

四、亲清“天平”:亲清政商关系,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肇庆市坚持落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深化政企沟通机制,通过“企业·市长直通车”、万企诉求服务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各级企业紧密联系机制等渠道,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积极为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和生产生活配套等实际困难。 2024年“企业·市长直通车”共接到2.4万多宗企业诉求,已解决的诉求满意率达99%。 这体现了肇庆市政府对企业的重视和关怀,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和支持。 同时,他们积极完善府院联动体系,与市法院建立涉企案件多元化解机制,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2024年为民营企业追回拖欠账款2亿余元。

全肇办:营商环境服务模式的典范

“全肇办”是肇庆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之举,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个平台集成了企业服务的方方面面,从代办服务到信息查询,从政策咨询到诉求反馈,一站式解决企业的各种需求。 通过“全肇办”,企业可以随时查询在办项目进展、在建工程进度等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据统计,自“全肇办”上线运行以来,累计推广到2.1万多家企业使用,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材料从460多项压减为200多项,压减比例超50%。 一个医疗器械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仅用了10多月时间就完成全部审批手续,实际审批用时26.4日,相比国家规定时限提速78%。 这充分展现了“全肇办”的高效和便捷。 它不仅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个服务理念的体现,一个政府服务企业决心和能力的体现。

肇庆营商环境建设的成效

肇庆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体现在多个方面:连续五年位居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前列,连续两年制造业招商引资超千亿元,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优秀招商地市,2024年全市经营主体突破40万户,新增个转企数量增长26.8%。 这些数字背后,是肇庆市政府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也是其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成功的有力证明。 宁德时代在华南地区最大的储能电池基地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4个月,维力医疗、耐特高端电子等项目落户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从洽谈到签约不到1个月、从签约到供地仅用1个月,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肇庆营商环境的吸引力。

未来展望:持续优化,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肇庆市政府并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是继续朝着更高目标迈进。 他们将继续坚持“企业第一”理念,全力推动“肇庆服务、天天进步”,从四个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坚持依法监管、无事不扰、坚持高效服务、有求必应和坚持深化营商环境“微”治理。 这意味着肇庆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政策,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常见问题解答 (FAQ)

Q1:肇庆的营商环境与其他城市相比有哪些优势?

A1:肇庆的优势在于其政府对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以及在政策精准、服务高效、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全肇办”等创新举措更是其他城市学习的典范。 其连续五年位居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前列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Q2:肇庆是如何吸引大型企业的?

A2:肇庆凭借其一流的营商环境、便捷的审批流程以及高效的服务,吸引了众多大型企业。 例如,宁德时代华南地区最大的储能电池基地项目选择落户肇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Q3:肇庆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遇到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A3:主要挑战在于如何持续保持营商环境的领先地位,以及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需求。 这需要持续的创新和改进。

Q4:肇庆的营商环境政策对中小企业有什么帮助?

A4:肇庆的营商环境政策对中小企业同样提供了大力支持,例如“免申即享”的政策,以及“全肇办”提供的便捷服务,都极大地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门槛。

Q5:肇庆如何保障营商环境的公平性?

A5:肇庆通过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三单同管理”以及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等措施,确保所有市场主体享有同等的竞争机会,保障营商环境的公平性。

Q6:未来肇庆的营商环境建设将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A6:未来肇庆将继续深化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加强法治保障,并持续关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打造更加完善的营商生态。

结论

肇庆的营商环境建设经验值得全国其他城市借鉴。 其成功经验表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持续的努力和创新,以及对企业需求的精准把握。 肇庆的实践证明,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吸引投资,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相信肇庆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以其独特的“营商密码”,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